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腳踏實地的台灣農村子弟-葉隆益

  【曾子涵】初見神經正骨科醫師葉隆益,你會訝異於他台灣草地人忠厚老實的外表下,竟常能發出教人捧腹大笑的驚人之語。他的幽默風趣不僅拉近了與病人間的距離,他鄉下人篤實的個性和待人真誠的態度,亦因而讓他和許多患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葉隆益醫師,台灣南投出生,80年來美,來美期間曾先後獲商學及電腦碩士等學位,目前是專業的神經正骨科醫師。專治車禍、工作及運動受傷,頭頸、脊椎、肩、背、胸、腰、肌肉、肘關節、及手腕疼痛與麻痺,坐骨神經痛,手腳麻痺等各種疼痛病症。

  自嘲從小到大一直為各種大小考試,而在參考書堆中打滾的葉醫師說,他從小就很喜歡看醫藥書藉,尤其是與偏方、疑難雜症等有關的記載更是愛不釋手。然而為了一關關的升學考試,那些書只能偷偷的看,深怕被父母或師長看到而挨罵。長大後所選讀的科系,也是為了配合當時的整個經濟大環境,希望畢業後能找到一份待遇好,作起來又輕鬆的工作而已。因此,從未正視過自己真正的興趣在那裡。他語帶諷意的說:『渾渾噩噩的過了大半生,雖年近不惑才猛然發現自己的最愛是醫學,但為時還不晚。』幸運的是,自他進了Parker脊骨神經醫學院及國際醫學針灸學院後,對醫學的那份熱愛是有增無減,而且當他把興趣當成一份工作來作時,他益發覺得當初轉換跑道的抉擇並沒有錯。

  行醫後,一直不斷自我進修的葉醫師說,台灣有些醫術高明的針炙名醫,大多是自學而成,有的甚至未進過正式的醫學院就讀。所以他認為,曾受過西醫基礎教育洗禮,並在脊骨神經醫學院受過嚴格訓練的他,實應要有優異的表現才對。始終推崇中國傳統醫學對醫藥界的貢獻,並對中醫治癒了不少疑難雜症的成就亦持肯定的態度,因此他雖已有上海市針灸經絡研究所的結業證書,其臨床經驗亦已非常豐富。但他仍把研讀明朝名醫楊繼洲的針炙書藉,當成是日常必修的課程。
  
  以中西醫學理論作基礎,並擷取二者間的精髓和平衡點來替患者治療是葉醫師看診時的特點。因此,他也以為許多疼痛病,事實上毌需開刀就可治癒。所以他說,因車禍,工作或運動而傷害到神經,骨骼或肌肉的患者。在西醫診斷你需要開刀時,最好能再多看一些醫生,尋求其他醫生不同的建議。或許那些傷痛只需作脊椎骨的矯正或扎幾針即可痊癒,實在不必大費週章的挨痛開刀,或吃一些既傷肝、傷胃又傷腎的藥物。

  葉醫師除了對醫學很有研究的精神外,他還是一位具菩薩心腸的醫師。尤其是對沒有保險的長者,他除了付出比別人更多的關懷外,他待他們就猷如自己生身的父母一樣的敬愛他們。他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年輕的時候為了前程離鄉背景,對父母始終有著一份未盡孝道的歉疚感。葉醫師心有所感的說,『就算是我回報父母養育之恩的情,轉嫁到這些長者的身上好了。』

  『天公疼憨人』,從出國唸書,經營餐館到目前開診所,葉醫師身邊總有一位賢慧的葉太太-林秀隆陪他一起走過人生的許多崎嶇路。她不但是葉醫師的最佳工作伙伴,最得力的幫手,也是當他走到人生的逆境時,永遠支撐他繼續走下去的精神支柱。在診所內負責行政工作的林秀隆,是一位能幹又溫柔的女性。總是適時的提醒葉醫師一些工作上的小細節,二人夫唱婦隨,倒羨煞不少同行的朋友。

  雖說成功的男人背後必有一位能幹的妻子,但若成功者身邊沒有優秀的子女來作陪襯,他的光采似乎因此而黯淡了許多。然而教人羨慕的是,葉醫師卻是二者兼得。大兒子Philip (葉明哲)去年五月以優異的成績自美國海軍官校畢業,目前服役於海軍。有此令人感到驕傲的兒子,葉醫師卻謙虛的表示,大家在異鄉奮鬥全都是為了讓子女有較好的生活環境,並希望他們能出人頭地。今天他能如願當上海軍軍官,也算是我們盡到了作父母應有的責任,將來如何則全靠他自己了。只管全心付出,從未想過從子女身上獲得任何回報的葉醫師夫婦。不僅說出了現代華人父母養育兒女的心態,亦表現了華人父母只問耕耘不問收獲的可貴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