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服裝音樂 呈現原住民文化特色 觀眾掌聲不歇
【曾子涵】由北德州暨歌林郡台灣商會主辦,德州大學達拉斯分校(UTD)台灣同鄉會,紐約人壽理財、達拉斯民俗舞蹈社、中華社團聯誼會等單位協辦的一場鄒族文化藝術饗宴,五月十二日(週一)晚間在UTD Conference Center舉行,未經雕琢的天籟之聲和優美自然的原鄉之舞,呈現了台灣鄒族傳統藝術的特色。
在節目開始前,天籟藝坊鄒族原鄉文化藝術團的總監蔡素貞在介紹該團時說,她欲與海外華人分享的是,鄒族族人對大自然的尊重及其引以為傲的優質傳統文化,因此它與觀光區、電視台和一般表演場所看到的舞蹈表演截然不同,它沒有喧嘩熱鬧的音樂,沒有花綠亮眼的服裝和誇張動感的舞蹈動作。她還說,每一個原住民都有其不同的文化特色和可貴的文化遺產。鄒族因世居山林,生活以山林為依據,因此其祭典儀式和藝術表現均與山林有關。當晚所演出的『小米豐收祭』及『戰祭』乃鄒族最重要的二大傳統祭典,透過他們全美的巡迴演出,身在海外的台灣人才得以認識鄒族原住民多樣化的文化特色。
第二段舞碼『戰祭』以歌舞劇的方式表現,故事性較強。第一小節『迎神祭』,舞者首先持火把進場點燃生命之火,隨後男士取祭牲血塗於神樹上獻予天神,最後全體再以虔敬的心吟唱迎神曲,以迎接天神的降臨。第二小節包括『團結祭』、『成年禮拜』、『嬰兒禮』及『報戰功』等。『團結祭』中,各氏族代表將小米糕、酒與肉等食物先交予頭目,然後再由頭目分配給大家。此祭充份表現了鄒族人不分你我的同舟共濟精神。第四小節『歌舞祭』中的『滑稽歌』,呈現的是舞者的力與美和逗趣與鬥力的滑稽動作及表情。舞者在跳躍與旋轉間,化身體為一隻靈動的頑皮精靈,舞盡了原民文化的軌跡和原住民族天生的幽默感。在動靜之間讓人想起在台灣看雲門舞集時的經驗,靈魂的悸動終於牽動了心靈深處的思鄉情懷,而無不教人泫然而欲泣。
原住民的熱情豪邁和樸實純真在『歌舞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台下觀眾在觀賞歌舞之際,一顆顆蠢蠢欲動的心,隨著歡樂的旋律而遨遊於青山綠水間。
在無法歇止的掌聲中,天籟藝坊鄒族原鄉文化藝術團又多唱了幾首歌曲以答謝觀眾對他們的肯定及對鄒族文化的尊重。最後,全體團員以一曲『阿里山的姑娘』與台下觀眾一起同歡共舞,並在一連串閃爍的鎂光燈下結束了為時兩個小時的節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